10月29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021—2024年)培养项目结业成果展示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分管领导、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教师发展机构负责人、项目办有关负责人、各培养机构领导、子项目负责人、导师代表及培养学员代表等参加了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期学员的学习成果成效。
培养新时代广东“教育家”
2020年,广东省发布《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项目实施办法》,决定培养造就一大批教育家型教师、卓越教师和骨干教师,努力营造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活动中,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全面总结“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经验,展示培养学员的优秀成果,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打造广东基础教育品牌。他表示,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紧跟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新趋势与需求,积极参与到培养工作中来;各培养机构要创新培养模式,主动与地方合作,强化过程管理,协同开展精细化人才培养;各培养学员要不断精进自我能力,成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先锋典范。
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黄道鸣表示,项目办将深入提炼过往经验,持续优化工作策略,致力于构建一个更为健全的项目支持和服务体系,以保障每一位参与“百千万”项目的学员都能获得充分的成长机会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阳成伟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路、模式、具体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表示学校将持续加大项目宣传力度,致力于塑造并提升广东教育的良好形象。
活动最后,“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代表向全省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行动倡议。呼吁教师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怀揣“教育家”的情怀与责任。坚守教育初心,修炼崇高师德,追求教育创新,践行教育家精神,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3年培育约500名粤教精英
据悉,2021年,为适应新时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广东省教育厅升级了“百千万”项目。与此前相比,本轮项目进行了大力改革,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囊括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和智能教育全领域。项目数量从原来的9个扩充到17个,培养规模从原来250人左右增加到500人左右,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培养内容进行了更新迭代。
其中,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23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65人荣获特级教师称号,正高和特级比例接近学员总人数的一半;96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9人获南粤优秀工作者称号;150人成为省级名书记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44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60项,181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共383项;主持市级以上课题1328项;公开发表论文230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占比为92%;正式出版的专著692部,其中以第一作者出版的占比为72%。在示范辐射方面,“百千万”学员赴省内的15个地市、81个县区送教,参与活动的学员达3331人次,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示范活动多达4590次,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另外,学员参与省外送教76次,进一步扩大了示范辐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