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4日,美国政策突变动荡——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关税豁免,同时美国邮政(USPS)一度暂停接收中国包裹。这场“组合拳”直接冲击了中国跨境电商的低价直邮模式。卖家如何应对成本飙升、物流受阻的困境?平台与独立站谁更危险?

1.关税成本激增,低价优势弱化 跨境电商的“9美元连衣裙”“5美元手机壳”依赖中国供应链与免税政策双重红利,而关税成本若转嫁给消费者,价格优势将被削弱;若由卖家承担,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1.供应链布局海外仓,规避关税风险 平台卖家:Temu、Shein等巨头可通过规模效应分摊成本,甚至将压力转嫁给供应商,但长期需依赖海外仓与供应链升级。 独立站卖家:失去低价优势后,私域流量池可能崩塌,需加速品牌化与本地化运营。 传统外贸工厂:依托全托管模式转型的工厂将面临挑战,需转向半托管或自建海外仓。 亚马逊等本土平台:或成最大赢家。亚马逊已推出低价平台“Haul”,凭借本土仓储与合规能力,进一步挤压中国跨境卖家空间。
短期来看,政策震荡将淘汰一批依赖“灰清”的卖家,但长期利好合规企业。注册美国公司成为降低风险、确保业务稳健增长的重要策略之一。
规避贸易壁垒,确保清关顺畅 以美国本土公司的身份进行贸易活动,可以显著减少清关障碍,降低被美国海关“特别关注”的风险。 提升平台合规性,增强店铺稳定性 优化税务结构,降低运营成本 申请美国税号(EIN)后,进口环节可能享受到税务优惠或退税政策,为卖家带来实实在在的财务节省。此外,选择特拉华州、怀俄明州等低税州注册公司,还可以免除企业所得税,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提升品牌可信度,增强消费者信任 以美国公司名义申请品牌备案,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品牌权益,还能提高转化率,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同时,这将为卖家在寻找美国本土支付渠道、吸引融资以及拓展长期业务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优势。 PART 05 美国政策的收紧,既是危机也是转机。跨境电商的“低价时代”或许终结,但深耕供应链、拥抱合规化、探索品牌化的企业,仍能在全球市场找到新增长极。唯有未雨绸缪者,方能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