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对中国进口商品又加征了10%的关税,加上2月初已经加征的10%,短短一个月,税率累计飙升20%!一些特定商品更难了,比如光伏、钢铝产品,原有关税率加上232条款关税率25%、301条款关税率25%,以及2月份以来新加征的20%,总关税税率将会高达70%。可以说,这已经是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单年内创纪录的关税增幅了。对此我国也表达了明确的态度,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的反制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20%税率带来跨境冲击波
第一次给中国商品加税,是从2月4日开始的,美国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第二次则是在2月27日,特朗普签署了行政令,决定将于3月4日起,对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加25%的关税,同时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关税。上任短短一个月时间,特朗普已经对多地区提出加征关税,还多次在日期将到来时又修改延后日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政策导向的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上绝不会罢休。加征关税也势必会给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们的正常经营带来影响。加征关税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运营成本将显著增加,中国商品在北美市场的价格优势也将被削弱。尤其是那些客单价普遍较低,内卷程度高且同质化竞争激烈,主要靠高性价比抢占市场份额的品类,可以看作是高危类目了。比如消费电子类的手机壳、数据线等3C配件,利润率本身就很微薄,如若再受关税影响,利润点或将持续跌破5%。目前出海的大头类目家用电器,像空气炸锅等小家电的毛利也将进一步压缩。此外,如果特朗普持续增加关税,铺货卖家所依赖的以超低价格商品大批量铺货来测出爆品的模式,可能会失效。铺货的成本增加了,但粗放的铺货其爆款率并未提升,会带来更多资金链的压力。也有人提出可以涨价,弥补关税差,但有个问题是,如果涨价,C端消费者会不会买账?是不是直接就去沃尔玛等线下店买了?当然有一些类目的可能还不用太担心,比如家具家居,美国本土产能空缺达37%,美国采购商短期内还无法放弃中国供应商。汽摩配件则是北美汽车售后市场的刚需,也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另外B2B客户对成本上涨敏感度要比C端消费者低很多,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也不用太担忧。

供应链大挑战
对于中国跨境电商卖家来说,额外加征的关税或许不是唯一头疼的事了。再加征10%关税的政策,将于3月4日生效,在这几天里,或许会有很多卖家抢着出货,在关税生效之前把商品运到美国去。这样的物流挤兑,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物流延误和海关检查。据了解,加征关税也可能导致运费上涨,有货代称可能上涨1-1.6元。此外,有消息称美国想要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如果这一政策生效了,之前被视为 “突破口”的海外仓备货,成本依然会增加。关税政策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了中国卖家,也会加剧市场竞争。当中国卖家商品价格上涨之际,美国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特别是零售商,可能会利用这一政策变化,进一步挤压中国卖家的市场份额。此外,美国本土卖家可能会在政策支持下,获得更多市场机会。也有部分企业考虑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但面临着时间与资金成本。且不说新供应链需满足原产地规则,东南亚国家存在基础设施不足、人力成本上涨等问题,也会带来更多风险。特朗普会不会像之前那样在日期将到来时又修改延后日期,给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们一个喘息的机会,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