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职称评审 政府补贴申报 知识产权保护 —— 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一体化服务平台
彰显高校文化力量 培育优秀文化人才丨理响广东

蔡秋琴
2025-04-11 09:34
  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

  3. 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顺应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离不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的奉献担当。高校肩负着

  4. 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使命,要在文化创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中多措并举,大力培育文

  5. 化人才,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建设新局面贡献高校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更有力

  6. 的文化支撑。

  7. 在激发文化创新上寻突破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

  9. 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当前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特别是5

  10. 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历史机遇,有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

  11. 发展。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科技研发优势,彰显高校文化创新力量,对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

  12. 意义,数字时代,高校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对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把握

  13.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积极促进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化创新创造的形式,让文化创

  14. 造源泉充分涌流。高校作为文化高地,一方面,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15. 积极与文化企业、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新的文化科技应用,推动文化内容创作发展革新。另一方面,要充

  16. 分运用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丰富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拓展文化场景,从而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

  17. 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青年通过制作数字表情包、构建具有号召力的IP形象以及设计

  18. 网络游戏等方式,不断提升内容创作能力,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实现文化价值深度增值。

  19. 在巩固文化认同上下功夫


  2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

  21. 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最深层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当前,不少青年因缺乏基

  22. 本的文化认知而未能形成必要的文化认同,这样将不利于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奋斗,不利于实

  23.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强化共同历史文化记忆,有利于增强青年意识形态认同的文化根基,

  24.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进文化认同,从而激励广大青年涵养家国情怀、投身民

  25. 民族复兴伟业。历史文化记忆是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6. 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高校要不断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挖掘能够彰显中华民族

  27. 精神的历史事件与典型人物,突出其文化符号意义,塑造历史文化记忆符号,使历史文化记忆生活化和具象化,

  28. 进而唤起和增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引导广大青年增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弘扬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

  29. 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0. 在推动文化传承中勇担当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乡土文化孕育守护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要让有形的乡

  33. 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

  34. 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是推进乡村文化传承的先锋队、

  35. 突击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青年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36. 和现实舞台。广东高校要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双百行动”

  37. 扎实推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用青春底色绘就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文化色彩。

  38. 具体而言,一方面深化校地双向合作,精准对接需求。鼓励青年关注乡村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当地特色文化,

  39. 深入了解乡村需求和百姓需要,主动对接、寻求解决方案,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性且行之有

  40. 效的“金点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历史文化传承。高校不仅要发挥文化之力,引导青年将

  41. 优质文化资源送达基层,多形式叙事传播乡村振兴故事,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古村落数字化保护、

  42. 传承乡村非遗贡献青春力量。

  43. 在增强文化自信上见成效

  44. 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关乎国运兴衰、

  45. 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来源于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确认知和熟练运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46. 激发青年的文化自觉,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激励青年投身文化创造,对凝聚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青春

  47. 力量具有现实意义。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增强文化自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优化文化育人方式

  48. 方法,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形成文化育人合力,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涵养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

  49. 的精神风貌;注重引导青年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带头倡导向上向善社会风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创新创

  50. 造实践,勇做推动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善于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价值引领、

  51. 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助力他们在面临价值迷茫、选择困惑和就业焦虑等多重压力时,明确定位、找到支

  52. 撑、持续奋斗,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53. 1123.png

  54. 文丨邹巧玲 占毅

  55. 作者简介:邹巧玲,广州航海学院讲师;占毅,广州航海学院教授


附件: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0755-83458818
服务通道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