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职称评审 政府补贴申报 知识产权保护 —— 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一体化服务平台
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报告

艾爽
2025-09-18 10:57

0产业概况与发展历程


图片


发展阶段:

技术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遥控机械手、Unimation公司成立、首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问世。

产业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末期):机器人技术向日本、欧洲扩散,喷涂、焊接机器人出现。

产业升级阶段(21世纪初):智能军用机器人、无线示教器、协作机器人等新技术涌现。

0产品分类与系统构成

机器人类型:

图片

关节型、SCARA、直角坐标、并联、圆柱坐标、球坐标机器人。

应用广泛:装配、焊接、搬运、喷涂、检测、包装、码垛等。

系统构成:

图片

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系统、输入输出系统。

0市场现状与趋势


产量与销量:

图片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5.6万台,同比增长14.2%。

2024年销量29.4万台,同比增长3.9%。

2025年上半年出口增速高达61.5%,出口份额全球第二。

下游行业:

图片

前五大行业:电子、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锂电池、食品饮料,合计占比64%。

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增长显著。

机型结构:

多关节机器人占比72%,SCARA占比23%,协作机器人增长迅速。

0国产化进程与竞争格局


国产份额:

图片

内资厂商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52%。

协作机器人国产化率超90%,SCARA和小型六轴机器人国产化率超50%。

重点企业:

埃斯顿国产出货量第一,全产业链布局。

图片

汇川技术:SCARA机器人市占率第一,工控产品多品类领先。

图片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全球市占率15%,国产替代龙头。

图片


0核心零部件与供应链


图片

成本结构:

控制器(15%)、减速器(35%)、伺服系统(20%)等核心部件占整机成本70%。

国产化率:

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系统仍由外资主导,国产化率低于20%-50%。

传感器、本体、系统集成环节国产化率较高,系统集成由内资主导。

06  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

技术方向:

智能化:AI+多模态感知,适应复杂环境。

人机协作:更高安全性与柔性。

模块化与柔性生产:快速重组,满足多场景需求。

绿色制造:采用可回收材料,应对碳关税。

实时协同:5G+边缘计算提升多机协作效率。

AI赋能:

图片

ChatGPT等大模型推动机器人从“工程师在环”向“用户在环”演进,实现“任意任务、任意机器人”。

PPT图片内容来源于与非网,作者:史德志,文章来源工信头条。

附件: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0755-83458818
服务通道
回到顶端